近日,常德桃源县委第三巡察组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监督检查。在牛车河镇三红村,村支书郭张凯指着山坡上的光伏电站高兴地告诉巡察人员,光伏电站正常运转了,村里每年能有2万元左右的发电收入。此前,因发生故障后报修困难,光伏电站曾有多月未产生收益。为何会报修难呢?又是什么让其发生了变化呢?请听报道《唤醒“沉睡”6年的运维资金》。
事情要从去年4月的一次巡察说起。当时,桃源县委第三巡察组进驻原桃源县乡村振兴局开展常规巡察。在查阅资料时,财务账册上的一串数字引起了巡察组工作人员注意。桃源县委第三巡察组干部朱若星回忆:
朱若星:从2018年起,县乡村振兴局每年从光伏发电收入中提取了一笔10余万元的电站运维资金。
6年下来,已经累计提取88.7万元,可让人奇怪的是,这笔钱没有支出过。
既然是运维资金,为何会“躺”在账上未动一分呢?6年时间里,相关的光伏电站都没有进行过维修吗?巡察组工作人员敏锐地觉得其中可能存在猫腻。随后,巡察组组长莫海龙立即召开组务会,进行研究分析,安排人员进一步核实账面情况的同时,组织人员走访了解光伏电站运行现状,深挖细查资金“沉睡”的原因。
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陆续听到关于“光伏电站报修难”的声音:有的人说,之前,他们村的光伏发电站逆变器不显示,几经周转才找到县乡村振兴局派人来维修;还有人说,上次他们的设备损坏后,1.2万元的维修费用还是村里垫付的。
经核查了解,桃源县共有66座光伏电站,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一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维。2018年起,按每年发电量的8%计提运维资金,相关资金由原桃源县乡村振兴局统筹管理。可从2022年起,因对运维合同中部分条款存在争议,这家公司未再充分履行运维责任。桃源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莫海龙介绍:
莫海龙:面对这种情况,县乡村振兴局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造成部分村居的光伏电站发生故障后维修不到位、不及时,发电收益受损。
巡察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66座光伏电站全年正常运行,能带来约2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电站停运,不但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增收,也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针对这一情况,去年5月,巡察组启动立行立改程序,向原桃源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下发整改通知书,迅速启动整改。桃源县农业农村局帮扶股股长金俊宇介绍:
金俊宇: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进一步明晰运维责任;另一方面,在运维争议解决前,安排其他公司对光伏电站进行日常维护。
在巡察组的督促下,15天内完成了66座光伏电站的全面检修工作,并进一步修订完善《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办法》,畅通报修渠道。同时,对存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4名干部分别进行警示谈话和提醒谈话;对相关村居垫付的共计3.69万元运维费进行报账支付。
“沉睡”6年的运维资金终于用了起来,牛车河镇三红村村支书郭张凯高兴地说:
郭张凯:7月中旬的时候,县农业农村局又派人来全面检修了一次。光伏电站正常运转的话,我们村每年都能有2万元左右的发电收入,这笔钱在村里能做不少事呢!
从“沉睡”资金趴在账上,到把钱用在急需的地方,巡察监督既要当好“探照灯”发现问题,更要做好“催化剂”解决问题。自十三届桃源县委巡察工作启动以来,共推动解决出行难、供水不正常、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7件。桃源县纪委常委、县委巡察办主任钟亚军表示:
钟亚军:只有把整改成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巡察工作才能紧贴民心、回应民需。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紧盯群众关切,以巡察推动解决民生问题,让整改成为“实效考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