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机耕路,我们种地再也不用肩挑背扛,撂荒地终于可以耕种了……”近日,桃源县委第四巡察组在开展巡察整改情况评估时,泥窝潭乡五马寨村袁家组的村民正在抢抓农时,满是汗水的脸上挂满笑容。
去年11月中旬,县委第四巡察组在泥窝潭乡开展巡察,下沉走访五马寨村居时,接到村民们反映袁家组与郝堰组交界山凹处近百亩耕地,因无机耕路造成耕作不便的问题。
“我们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就是路没修好,机械进不来,形成不了规模化作业”。五马寨村支书龙锦忠介绍。据巡察组了解,袁家组和郝堰组属于传统的农业小组, 近60户村民目前只能依靠肩挑手扛进行耕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部分土地处于撂荒状态,村民们迫切希望修建一条机耕路来解决耕作困难。
机耕路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致富路”,关系着种植农户的切身利益。巡察组分析研判后,向泥窝潭乡党委反馈该问题。泥窝潭乡党委政府经多方协调、筹措资金,推动项目顺利实施。2个月后,一条长约800余米宽约3米的沿山机耕路修建完成,正好赶上新一年春耕备耕的好时节。
据悉,桃源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多的县,也是产粮“第一县”。该县县委巡察组将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以及乱占耕地建房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察工作的重要内容,紧盯耕地整改恢复、土地审批使用、违法用地整治、粮食补贴政策落实等重点,严查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同时,除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乡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外,及时抄送县纪委监委,县纪委监委对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中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等问题严肃追责问效,实现整改共促。
去年来,桃源县委巡察机构累计移交耕地保护相关问题立行立改事项4个,已发现并推动解决改变耕地用途、农田灌溉难、水利修缮不及时等问题8个,以立行立改、以巡促改实效,调动农民保护耕地和种粮积极性。
“我们将持续聚焦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巡察监督压紧压实有关乡镇和职能部门责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该县巡察办主要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