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反馈的水库污染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希望这次的林权证也能尽快办好”“杨家山组的60亩林地划分必须公开透明”……春日晚间,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佘家坪镇赫曦峪村的老樟树下,市县乡三级纪检干部与20多位村民围坐一起,面对面唠家常,收集村民诉求和意见建议。
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德市纪委监委探索开展“乡村夜话”,组织市县乡三级纪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召开屋场恳谈会、院落会商会、阳光听证会等,构建“群众说事、现场答事、干部领事、纪委督事”的问题处置闭环机制,主动下访努力把群众诉求化解在家门口。
对于干部主动下访,赫曦峪村村民周立夫深有感触。在一次屋场会上,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正在记录问题的镇纪委副书记田传峰反映情况:“您看这张水田的照片,本来是我家的田,却被别人种了,反映多次一直没有解决。”
令他意外的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人很快就带着农村土地承包台账上门,确定了这块有争议的水田归属,很快,周立夫家的田地面积就已经重新定界。
“我们既要用‘铁脚板’丈量民情,通过‘乡村夜话’倾听群众心声;也要用‘数据链’织密监督网络,让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常德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该市纪委监委把二维码匿名问卷系统嵌入“乡村夜话”公开反馈民主评议环节,群众扫码就能反映相关问题线索,并同步录入平台,市纪委监委通过平台可以及时分析研判、动态监测。
近期,常德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通过提取涉农领域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发现,村集体经济合同、债权债务管控、工程项目管理和村级财务等方面的反映上升较快。市纪委监委随即启动“即接即办、联查联办、跟踪督办”响应机制,督促县乡纪检监察力量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键环节,推动职能部门、各镇村开展自查自纠,建立问题清单,强化问题整改。在此基础上,推动市农业农村局建立“线上监督+线下核查”双核验机制,强化全流程监管,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乡村夜话”不仅是收集民意的渠道,也成为倒逼村干部担当作为的监督平台。该市纪委监委督促乡村两级干部全程参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条登记、落实到人、限时办结。“现在每次夜话前都要梳理履职清单,群众当面问进度、评成效的压力,倒逼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平时。”汉寿县毛家滩回维乡马涧村党总支书记张先平坦言。
“乡村夜话”开展以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收集群众问题诉求1572个,推动解决1245个,办结相关信访件112件,党纪政务处分182人,推动挽回经济损失176.8万余元。
分享到: